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1年09月13日 09:56:34   来源:枣庄文明网

乡村兴则国家兴,盘活农村闲置小院是解决“空心村”问题和发展乡村经济的当务之急和应有之义。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探索实施“闲置小院复活工程”,由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村民自愿前提下,盘活村民房屋使用权,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通过征收、租赁、共享、股份四种方式,打造“一院一型、一院一品”的业态小院,实现农房有价值、村民有收入、集体有积累,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被山东省列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

活力李庄魅力无限(摄影:姜玉树)

李庄村是山亭区冯卯镇探索实施“闲置小院复活工程”的试点村之一。这个村坐落在枣庄市最大水库、国家水利风景区——岩马湖右岸,是国家传统村落独孤城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230户,812人,400人常年外出打工,村里以老年人和幼童为主,闲置房屋较多,村庄越来越空心化。近年来,冯卯镇党委引导李庄村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征收、租赁、共享、股份四种方式流转,把农民的闲置小院收储到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功能定位,植入土生土长的业态,孕育原汁原味的文化,让每个老院都实现产业和文化的高度契合,催生出一个个非遗小院、产业小院和旅游小院,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涌现出乡村振兴大景象。

闲置小院焕发生机(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政府)

摸实情、尊民意,让闲置小院“活”起来

村“两委”运用“三步走”工作法,统筹配置资源,激活“闲置小院”使用权。第一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针对“空心村”现状,冯卯镇组织人员下村入户开展闲置小院调查摸底工作,据统计,冯卯镇户籍13781户,宅基地20771个,一户多宅及空置占比33.6%。在调研中,95%的群众愿意将闲置小院租赁给村级合作社使用,发展乡村新业态。李庄村共调查摸底了152户,其中长期居住使用65户,短期居住使用15户,闲置房屋72户,闲置率达到47.37%。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村民搬新房留下的老房子,另一种是村民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逢年过节回家,其余时间都是闲置状态。第二步,党建引领,抓好平台建设。以合作社为主体,流转“闲置小院”及村内其他空闲集体用地的使用权,将农村“闲置小院”集约利用。第三步,灵活流转,实现统筹。尊重民意促流转,对村内集体闲置用地以集体土地资源评估作价,入股合作社;对群众闲置小院的使用权,按照房地一体原则,尊重群众意愿,以征收、租赁、共享、股份四种方式进行流转,大多数群众选择入股方式流转。

培育特色业态,让闲置小院“美”起来

在如何培育复活闲置小院中,村级合作社根据闲置小院区域分布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分类建设。在建设中坚持规划引领、集约利用、功能定位、特色培育,让一个个闲置小院打造成活力小院、魅力小院。

比如,李庄村在“闲置小院复活工程”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做到修旧如旧,保留原汁原味,把每个闲置小院都改造成不同主题类型的业态小院,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品味。李庄先锋驿站,利用老村部闲置场地进行建设,实现“小驿站、大服务”,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农品展销中心和电商服务中心,体现着“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思想;非遗传习所,让村民的手工艺有了展示、体验和经营的空间;种蓝坊,让手工织染技艺得以传承;石磨坊豆腐宴,可以让游客体验、品尝、购买;煎饼坊的大鏊菜煎饼,成为李庄地方特色美食小吃;油坊,让游客眼见着饱满的花生,压榨出喷香的花生油;辣椒小院,把火红的辣椒加工成各种酱菜,成为热销的旅游产品;现炒的李庄辣子鸡,让人回味无穷;李庄大席,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品味传统“四凉八热”。粗茶淡饭农家乐,天天预约满满;葫芦小院喝大碗茶、听大鼓书、看庄户剧;左邻右居、乡里乡亲和玫瑰小院主题民宿实现网上预定。这里有景观的看头,文化的说头,产品的卖头,再来的念头,和农民的盼头……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来,听故事、寻乡愁、放飞心灵、放松身心,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摄影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

李庄村晒秋小院(摄影:姜玉树)

统一管理运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做好业态小院运营管理,不仅需要专业运营团队的标准化引领,更需要乡村特色化服务,展现出乡村业态小院的文化底蕴和体验价值。李庄村采取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小院,让群众不仅有财产性收入,还有工资性收入。分类设岗: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因人设岗,提高贫困户工资性收入;针对业态小院管理,坚持因岗设人,绩效考核,兑现工资,做到人尽其才。党员服务:探索驿站坐班制、党员街长制,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为群众和游客服务,为乡村代言。游客参与:业态小院的特色旅游产品及农家土特产品由游客定价,大众点评,让乡村土特产品有口碑,更有销路。

新李庄风馆成留守儿童的新乐园(摄影:姜玉树)

李庄村实施闲置小院复活工程虽然刚刚两年,但已初见成效。

突出乡村美,实现环境利民

李庄村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主题特色,街巷两旁遍种丰花月季,“月季大道”“月季小巷”“遇见花海”等月季主题,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活力月季村”。今天的小李庄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高峰期一天游客达3000人。“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是李庄人的心声。他们拍摄《我和我的祖国》乡村MV,展现乡村新风貌,获得中宣部优秀短视频奖;围绕返乡创业题材,拍摄《回家真好》微电影,在人民视频展映;举办《李庄影像·影响》摄影展,记录活力李庄点滴变化,成为山东画报社摄影基地。

展现产业美,实现业态富民

李庄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10万元的转变,群众户均年收入可增加1200元左右。李庄村每月经营收入达到6万元,实现了村民在家创业和村集体增收。目前,合作社新增了6处流转闲置的院子,下一步计划再流转20处。比如,美丽的“玫瑰小院”是在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已塌的基础上修建的,现在老房子修缮了,房主每年能获得1.6万元租金。

吸引村民回村创业,扩大就业空间

一个闲置小院“复活”后,就能带动20人就业。实现了村民在家致富和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还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比如,非遗传习所展示并销售李庄村的柳编虎头帽、布鱼等手工制品。69岁的刘振凤既热心又有手艺,合作社聘她来管理传习所,除了每月500元工资,加上出售自己缝制的沙包、毽子等,一个月下来收入上千元。又如,58岁的王克花选择了共享合作模式,把2间房交给合作社,经过改造装修,打造成“左邻右居”家庭民宿,合作社还帮她建了小超市。她高兴地说:“院子里有客人住,南腔北调,拉拉呱也不觉得孤单了。小超市除了卖些烟酒,还卖自家地里产的小米、桃子,每天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比之前光种那点地收入多了好几倍。”

突出特色,形成示范效应

央视《新闻联播》“十三五”成就巡礼中对李庄村“复活”闲置小院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专题报道,冯卯镇被评为山东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李庄村也成为山东省委党校教研基地、山东社科院调研基地和上海商学院实习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联系点。

李庄非遗馆(摄影:姜玉树)

冯卯镇探索实施“闲置小院复活工程”经验启示

把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冯卯镇抓住改革机遇,运用国家和山东省的改革政策,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创造性“复活”了李庄村的闲置小院,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盘棋。

顺应了产业融合发展规律

“活力李庄”实践表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培育类型多样的农业新业态,能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游客纷至沓来(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政府)

探索了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农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低点。李庄村通过把盘活闲置小院与乡村文化、乡村电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也培育了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

构建了共建共享机制

乡村振兴只有共建共享,才有可持续的生机活力。从村民来看,小院流转有资产收益,小院业态有经营收益,合作社年终有分红收益,农村手工艺品、土特产品成为热销的旅游产品,增加了村民收入。从村集体来看,产业业态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运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随着人气聚集,李庄村不仅有民宿和文化旅游,还会出现一些农居SOHO,形成环岩马湖的乡村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