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04月25日 09:51:59

4月25日是中国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守护生命”。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也是儿童的“健康保护伞”。但对于二类疫苗,公众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的目标,首先就要减少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的威胁。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吴疆在24日举行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媒体沙龙”上表示,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已于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无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指出,设立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三十余载,中国儿童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降幅达97%。大部分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降低到历史较低水平,有效保障了儿童生命安全与健康。


据公开数据显示,1988年、1990年、1996年中国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分别达到以省、以县、以乡为单位接种率85%的目标。目前,以乡为单位的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已达90%以上。


尽管中国免疫规划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家免疫规划范围、预防接种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疾病即便有了相关预防疫苗,但因接种率低,导致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比如据原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2%。


“相比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相对较低,问题大多出在对疫苗的认知误区上。”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郑东旖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很多人不了解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是如何划分的,以为第一类疫苗比第二类疫苗更有效、更安全。其实,一类和二类的区分不单单是以疾病的危害性作为标准,更不是以疫苗的接种效果或者安全性来区分。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疫苗被列入第一类疫苗的范畴。


随着疫苗的大范围使用,目前传染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不再像过去那么严重,让一些人觉得预防接种根本不重要。同时,接种疫苗后的反应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吴疆表示,作为药品的一种,疫苗具有药品的特性,既具有疗效,也有不良反应。极少数儿童接种疫苗后会发生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即在疫苗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对于极少数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儿童,国家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接种者的权益,为保障儿童健康,减轻疾病负担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吴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