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3日 11:12:3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今天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卜祥联先生,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鲁波先生介绍“‘三农’事业成就辉煌,齐鲁样板再谱新篇”有关情况。
山东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70年来,在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东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397.53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农业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和12%的蔬菜,为全国贡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国际化、科教兴农等山东经验,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山东农业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三个导向”的战略思想;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年6月,视察山东时提出了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如山厚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全省“三农”工作取得辉煌成绩,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农业大省的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总产量从建国初期的870万吨,接连实现跨越式发展。1984年突破3000万吨,1993年突破4000万吨。2004年全面推开粮食直补,确定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到2014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5000万吨,刷新了我省粮食生产历史最高纪录。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319.5万吨,连续5年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蔬菜及食用菌总产8192万吨,园林水果总产1673.8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棉花总产量21.7万吨,油料产量310.9万吨,均居全国第三。 畜牧业蓬勃发展,全省肉蛋奶总产1521.4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畜禽标准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5%。渔业生产取得新突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达到816.6万吨,是建国初期的70多倍,居全国首位。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构成由1949年的79.8:0.6:8.3:11.3优化为2002年的56.2:1.9:27.7:14.2。2003年农林牧渔服务业纳入农业核算以后,各业结构由2003年的54.8:1.7:29.6:12.3:1.6优化为2018年的55.1:2.5:19.7:16.6:6.1。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多万亩,到十三五末将建成5982万亩。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共建设高产创建示范方622个,面积达到2280多万亩,方内小麦、玉米两季合计亩产全部达到1100公斤以上。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小麦5100万亩,玉米4500万亩(与小麦复种),水稻100万亩,棉花400万亩。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587万亩。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4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拥有拖拉机249.24万台,联合收获机从几乎没有发展到31.52万台,小麦、玉米从完全依靠人力发展到99.48%和94.55%的机收率。物质装备条件的不断提升,极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把农民从历史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科技成果应用成效突出。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展翅十大行动,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至2018年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机构达到4678个,农技人员2.5万人,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超过30万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基础优势,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我们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基础优势,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018年,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0.88万家,家庭农场6.79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6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2万家,均居全国首位。2016年,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推出了“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累计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7个、企业产品品牌400个。深入挖掘“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三个模式”的新内涵,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2万多家,销售收入约3.5万亿元。农村电商蓬勃发展。2014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60亿元,2017年达到541.9亿元,2018年实现813亿元,一年一个台阶。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03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消费2955亿元;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3500余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4万户,吸纳安置就业52万人。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优势。2018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134.1亿元,其中出口1150.3亿元,是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规模超千亿的省市,连续20年领跑全国。冷库规模容量、冷链运输车数量、运输能力均居全国首位。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农产品的80%以上。


我们扎实推动农业农村改革。陆续承担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率先以省长令形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绘制了全国首个“放心韭菜”地图;率先提出并启动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开展了农业科技展翅行动,组建起27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任务;被国家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个整省试点之一。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断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之一。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5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38.69%,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加快推进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便捷、各具特色的农村人居环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97元,比1952年增长了270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9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70元,恩格尔系数由61.6%下降到28%,下降33.6个百分点。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几乎没有任何电器。截至2018年底,全省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和空调等耐用消费品分别达到107.2台、99.5台和83.3台,每百户拥有手机、计算机、汽车分别达到229.1部、37.7台和31.5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便捷、各具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99.9%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1009.2万农户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的51.4%,比2006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全省100%的乡镇实现垃圾集中处理、99.3%的村垃圾集中处理,分别高于全国9.2和25.4个百分点。通村道路和村内主要道路水泥路面占比分别达到65.2%和75.4%,分别比2006年提高34.9和47.5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 路灯的村占比达到90.5%,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占比为99.5%,分别比2006年提高45.4和18.8个百分点。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农业发展硕果累累,成就斐然,“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扎实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逐步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