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4年04月22日 08:59:13

  据齐鲁网4月21日讯近日,山亭区凫城镇白庄村建设小组的侯先生拨打新闻热线,反映多年来组内40多户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接到电话后,记者于本月16日赶往现场进行走访调查。

    A探访

    小村吃水难已数十载

    建设小组本是一个自然村,全村共40多户,加起来约有160多名村民,村民们多数都姓侯。16日上午9点半,记者赶到该村后,先找到了该组的组长侯化伟。据他介绍,这几十年以来,村民吃水一直都是相当的困难,平时雨季吃水都是靠村旁河中的雨水,到了旱季,身强力壮的还能去相邻的黄山前村带水喝,而剩下一些上了岁数的村民就只能在山下买水吃。“东山前村中有一根自来水管,每天供水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早上去接水时都得排队,要是过了这个时间,就只能花钱买水吃了。”侯组长说道。

    据村民介绍,因村中长年缺水,大概在20年前建设村曾在村东头一处靠河边的空地上打了一口深约20米,直径约3米的圆柱形蓄水池,雨季河水就会慢慢渗到蓄水池中。但每年雨季之后,蓄水池的水便开始慢慢消耗掉,村民们便又开始了“讨水”生活。

    在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来到了一处水泥砌成的石台,石台上留有一大一小两个孔,石台下方的蓄水池里空空如也,看不到有半点水星。侯组长说这一次没水的情况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水池旁边的河道上铺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条无名河也只有在雨季时才有水,之后河水慢慢渗进蓄水池,村民们这才能有了水喝。

    靠雨水过活 安全无保障

    雨季刚开始时打上来的水比较浑浊,但迫于对水的急切需求,村民打上来的水只能先在家澄一澄才能饮用。这位村民接着说道:“好在附近没有大型的化工企业,水质还算过得去,唯独碱性比较大,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村民们也都习惯了。”侯组长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化工污染,但雨季来临后,上游部分村民直接在河中洗衣服、洗澡,肯定会对该村村民吃水造成不小的影响。

    蓄水池除了缺水的问题外,每次打水也是相当的艰难。侯组长说因无地下水源,当时打这口蓄水池时并没有安装水泵,村民们来此处打水还是使用最原始的绳提,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只能用较小的水桶打水。要是碰上下雨天,蓄水池两边的土路均是泥泞不堪,村民们每次来此打水都是一种煎熬。

     讨水生活异常艰辛

    蓄水池的水耗尽后,建设小组的村民们便开始了去别处讨水的生活。侯组长说,每天早上6点开始,在村头的小路上就能看到村民们拿着工具陆续去黄山前村打水的场景。三轮车,摩托车甚至独轮车都被用上了,部分上岁数的老人因无法骑车,只能采用肩挑的方式,但一次只能拎两小桶水,而且步行一个来回,起码需要半小时。因不忍村里一些年长者为吃水一事来回奔波,侯组长在2010年自费购买了一个大塑料桶,平时就将大桶放在家门前的一个手扶拖拉机上,专门供村里的一些老人以及没打上水的村民们使用。“这个大桶能装一千斤水,最快时两天就能用光,一桶水是15元,每个月买水的费用就要近200元。”侯组长说道。这时,一旁的村民告诉记者,侯化伟担任的组长工作并没有工资,平时只是靠自己出去打些零工贴补家用,每个月仅几百元的收入,他的爱人也是常年在外打工,一家人的生活也比较艰难,当初购买这个大桶时就花了不少钱,现在还要供村里人吃水,村民们对他十分的感激。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村民担着两个空桶走到大桶面前接水,其间还不停地向侯组长解释,因为自己今天不慎将水桶踢倒,家中实在是没水做饭,不得已才来此处接水。这位村民接好水后,将水管在桶中抖了又抖后,又小心翼翼的将其塞到桶旁,生怕有一滴水洒落。

    吃水难 生活用水更成奢望

    吃水难,日常用水更成了村民数十年来最大的生活难题。在侯组长的家中,一盆中还留有他之前洗手留下的脏水,看到记者的目光,侯组长笑了笑说:“平时洗手后的脏水还能留着喂喂牲口,水要是实在脏的不行,还能用来浇菜。衣服都脏的实在不行了,才简单地洗一洗。村民们日常用过的水都不舍得倒,都在想着如何能将这些脏水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侯组长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村内一村民家中,其老伴儿今年已经76岁,如今还是得每天早上推着独轮车去黄山前村打水,前几年时还能用肩挑水,现在推着独轮车走一个来回都喘得厉害。该村民家中喂了几只小羊,在记者采访期间小羊一直跟在主人身后,不时地用头触碰她的身子。该村民笑着说道:“这一看就是渴的不行了,问我要水喝的。”随后便转身从屋内拿出一水壶,将水倒入盆中,为了能够使水位略微显得高些,她随后又将一石块放进了盆内。“吃水难,就连这些牲口也遭了殃。”该村民说道。

    没水导致部分蔬菜无法正常生长

    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部分村民家门前都堆放着不少沙土,据侯组长说,因村中水资源缺乏,加盖新房也得看老天的脸色,谁家要是想盖房子,一般都得等到7月天最热有雨水的时候。而因为缺水所造成的影响,却还远远不止这些。

    因为缺水,地里的农作物亩产都比正常值少了不少,而一些需水量大的蔬菜等作物更是无法种植。因为没水种菜,不少村民都得买菜度日。长年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村人竟然还得自己花钱买菜吃,这让外人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在一处田地旁,一位老人指着地里还未开花的土豆,说道:“要是水浇的饱,这些土豆现在都应该开花了,但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还得一个多月才能开花。我们这里就只能种些地瓜土豆这样的耐旱作物。”

    B把脉

    引水行不通 唯有打深井

    侯组长告诉记者,东面的褚峪有一口水井,但井水只够维持该村村民使用,南面的水库靠的主要也是雨水,一年之中也干涸数月。就算雨季时水库能够有一些存水,但到时周围村民的生活废水也会流入其中,估计也达不到饮用标准。目前来看,从东西两处引水已不太现实,如要彻底解决建设小组村民饮水难的问题,还是应当在村内打一口水井。

    “之前相关水利专家来村内考察时表示在村西岭处可打井,因该村地处半山腰,所以若想打出地下水,那么水井的深度起码要达到300米。要是打一口井只花个一两万元钱,那么村民们早就集资凿井了,打300米的深井那是需要相当大的一笔资金的,就我村村民目前的经济收入来看,筹不到如此多的资金。”侯组长说。

    “没有水喝,比没有粮食吃还难受”

    “没水喝比没粮食吃还要难受,感觉什么都干不了。”这是侯组长在建设小组中生活数十年的最深感触。“别看村民们每月买水的这区区几十元,却是他们每月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开支。”侯组长说道。

     侯组长告诉记者,不光如此,村里年轻人出去打工时,还时刻惦记着家里老人小孩的吃水问题,干活儿时都没法安心。很多村民觉得现在的日子吃得饱穿得暖,唯独吃水是个大问题,所以村民都希望有相关部门或者社会上的好心人能为村子打一口水井。“没有水,干什么都不方便。现在老少爷们最大的期盼和心愿就是恳请相关部门或者社会好心人能为我们村打一口水井,别再让我们讨水吃了。”侯组长感叹道。

     采访结束后,记者沿原路返回,途中看到了建设小组西边现已干涸数月的水库。在山下白庄村汽车站一旁,记者看到了建设小组村民经常光顾的一口水井,据此井的主人介绍,水井深十几米,井水的主要来源是东面水库渗过来的水,这口井也仅是一个蓄水池。井主人告诉记者,下面水的深度仅为一米左右。此处水井如若再断水,那么建设小组的村民就只能花高价从别处买水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