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7年08月04日 14:24:55

  (枣庄台:张亚伟 赵健健 )“大爷你坐吧,最近血糖怎么样?胰岛素还打吗?”,“最近血糖稳住了,空腹血糖还可以。那个胰岛素调整的太好了,打了几天血糖就降下来了。” 7月2日,刚下飞机的郝清顺,顾不上整理行囊,就急急忙忙的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西山农牧场患者丁吉福家中。
   今年48岁的郝清顺,是枣庄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科工作24年,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医疗诊治经验,是领导、同事以及患者们认可的“好大夫”。2017年2月,郝清顺主动报名来到了天山脚下,开始了援疆工作,用医者大爱架起了鲁疆友谊桥梁。

  虚心涵泳  敢为仁心仁术

  “好多病人来复诊都不去门诊,直接到病房找郝医生,好像是朋友关系一样。”说起业务工作和郝清顺共事多年的枣庄市立医院医生王婷婷总是“嫉妒”地说,自己作为一名女大夫都自愧不如。“不管什么样的病人,他都面带笑容,认真耐心。”
  其实让王婷婷更加“自愧不如”的不光是郝清顺的仁心带来的好人缘,更多的是他对医术的精益求精。一次一位复杂库欣综合症患者来医院治疗的经历让她记忆犹新。在很多人看来,当时郝清顺已经是院里的业务骨干,经治的此类病例也很多,诊治可谓着手成春。
  但让王婷婷她们没有想到的是,郝清顺仔细分析了病例后,查阅了大量文献后,重新制定检查方案。“跑到磁共振室、翻阅大量的片子,进一步检查后明确诊断,患者对诊断结果和疗效比较满意的”王婷婷说。
  “在我看来,每个病例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凭经验干工作,这是对生命的尊敬也是对我职业的尊敬”郝清顺说。
  正是这种医术的精益求精和对患者的尊敬,王婷婷说,郝老师带病申请援疆是情理之中。“他身体是不允许的,刚刚做了个手术。”
  “我对新疆一直都很向往,能够借助援疆机会,为新疆人民多做点事,我感到很自豪,所以铁了心都要去。”郝清顺说,尽管刚做完甲状腺手术,处在恢复期,需要定时检查,但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援疆梦想,只能向同事们“撒谎”。
  今年2月21日,在告别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妻女后,郝清顺如愿跟其他两名援疆医生踏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援疆梦正是开始。

居敬持志  只为医者仁心

  “前一天刚好下了一场大雪,第一次见到那么厚的雪挺兴奋的,都忘记了天冷。”来新疆后,郝清顺被分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医院,刚来援建单位的时的情景,郝清顺记忆犹新。
  其实,西山农牧场是十二师最靠近天山的团场,冬季寒冷、干燥,风大、雪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新鲜感一过,郝清顺的这份激情开始减弱了:“风太大,走路都困难,那个雪吹到脸上就跟刀割一样。”
  山东人最讲仁义,何况自己是个医生?从泰山到天山,跨越千山万水的初心是什么?这是郝清顺反复思考的问题,他说“我不知道我将来能干什么,但是我知道现在应该干什么。”
  严寒冻不住医生的仁心,使命激荡着战士的斗志。来到援疆单位的第二天,郝清顺就走出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基层医院他们分工没有那么细,不像我们那里属于哪个科,就去看哪个科,医疗工作和预防保健是在一起的,所以工作比较散碎,需要更多的耐心。”郝清顺说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调研的情况比团场的气候更糟糕。
  陈圣国是这次和郝清顺一块援疆的战友,二十多年前,他曾经是郝清顺的老师。说起这位学生的工作态度陈圣国说出了当年的一个遗憾“业务很好、人也很优秀,当时定专业的时候哪个科室都想要他,最后没争过内分泌科。我说那就行吧。以后再有机会合作吧。”
  这次的援疆之行,师生再次共事,陈国圣再次被郝清顺的“拼劲儿”感到心疼:“自己还是个患者,每天都是到基层去服务,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吃饭都是将就。”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正是这股拼劲儿,让郝清顺来新疆不到半年,“好医生”的美名就在团场传开了。
  团场职工丁吉福是一名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尽管到处寻医问药,血糖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我就说呢,这个病我知道呢,不好治,慢慢也就控制着”丁吉福说“今年都说团场来了一名山东的医生,看我这个病老道的很(厉害的意思),就说试一下。”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团场的调研,郝清顺很快为丁吉福老人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空腹血糖很高的话,单纯吃药很难把它降下来的,告诉老人不是每天打三次胰岛素,一天打一次,老人也能接受。”郝清顺说。
  科学的治疗,贴心的服务,丁吉福的病很快得到了控制,逢人便夸赞郝清顺的医术好“援疆医生说实话责任心太强了,服务态度态太好了,有的事情查的清楚的很,如果我的针不调整,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了。”

忠孝难并  不负援疆使命

  郝清顺把更多地精力偏向了援疆工作,但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儿子、一名丈夫、一名父亲内心也充满了愧疚。“作为医生能够得到援疆单位患者的认可,我很欣慰,但是最对不起的还是自己的家人”说起家,郝清顺眼里噙着泪。
  在家人眼里,郝清顺是个大孝子。开展援疆工作,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父亲。6月初,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称父亲生病住院了。他清楚88岁老父亲的身体状况,生病住院对老人来说无疑是一道坎,此时,作为子女自然应该床前尽孝。但当时,郝清顺正带着义诊团到周边牧场进行查体诊疗活动。在老父亲与牧民的牵挂中,郝清顺选择了后者“因为当时那个工作日程已经安排完了,要是突然放下这个问题,可能会耽误他们的一些治疗,查体的一些议程。”
  但这次的决定,让郝清顺留下了对老父亲的遗憾。
  结束义诊从牧区回来,郝清顺便迫不及待地打电话了解父亲情况,家人为了让他安心工作,有意隐瞒了父亲的病情“给我发了一些父亲吃饭的照片,都说一切都好”郝清顺说。直到6月22日,哥哥发回的一段视频让他开始担心起来,画面中老父亲艰难地抬了抬手,含含糊糊的喊了自己的小名。“没想到这成了我们两个人最后的告别,在外面工作时间那么长,在家照顾父亲的时间比较少,感到特别愧疚。”
  在处理完手中的工作后,便匆匆回到家中时,父亲已经走了,一直坚强的山东大汉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我说新疆好远的,他说我知道,当时还跟我开玩笑,新疆我能不知道,我又不是老糊涂了。”采访期间,郝清顺反复向记者叨唠着援疆离家时父子的这段对话。“忠孝难并,没能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很遗憾,现在做的就是干好援疆工作,这是我和父亲的最后约定”郝清顺说。
  “放心去,好好干”郝清顺把临走时父亲送自己来疆时的嘱托写在了援疆日记扉页。只是清秀的字体旁,多了几滴泪痕…….
(注:戴太阳帽背卫生箱的是主人公郝清顺 和他在一起的的医生是枣庄援疆医生陈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