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2年07月18日 09:52:19   来源:凤凰网山东

编者按:

“擦去脸上的煤灰”开新局,创新转型走在前。今年一季度,枣庄GDP增长历史性首次跃居全省第一,这让外界对这座资源型枯竭城市发展“重估价值”。

资源型城市转型这是世界性难题,枣庄发展换道有没有什么诀窍?产业再发展又是怎样挺过转型“阵痛”?在标兵渐远的当下,枣庄又怎样差异化发展实现突围?从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煤城’蝶变”四篇系列报道,聚焦枣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产业再出发和创新走在前路径,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贡献绿色发展智慧,献礼党的二十大。

本期推出“煤城”蝶变系列第三篇创新走在前,打造转型智能制造高地的“枣庄探索”。

图片

2021年最后一天,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中除了对近期、远期发展做了目标指引外,对各地市也给出了发展规划布局。在其中,枣庄被赋予了重任,“支持枣庄建设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

这既表明山东对这个鲁南城市的期待,作为省内资源型城市的代表,枣庄担负着转型示范的重任,枣庄的创新有为不仅仅能让枣庄这座城市转换发展赛道,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也能为省内其他城市,例如泰安新泰市、淄博淄川区等地,做参考。

同时,这也点出了枣庄实现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建设。

实际上,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提法在枣庄早已被提及,这也是枣庄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的一种创新发展思路,更是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作出的“枣庄贡献”。

那么,为何要提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又怎样让其名副其实呢?

枣庄处于京沪廊道中间节点,作为工业历史超百年的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扎实,在煤化工、机床、建材、纺织服装等领域实力雄厚,积攒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方面优势明显,这是枣庄能够成为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支撑基础。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枣庄市委、市政府立足基础、顺应民意,作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于2021年3月2日,召开“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动员大会,会上确定了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做强做优的三年攻坚突破行动。

“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制造业产值突破3200亿元,全力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成为攻坚目标所指。

图片

随着动员大会后的一系列措施落地,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枣庄方案”逐渐明晰——

依托深厚“工业基因”,“优存量”改造提升煤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增量”培育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主动走出去广泛开展“双招双引”,化资源枯竭的被动为创新转型的主动。

如今一系列显现的成果正是发展成效的直接说明。

走进交大智邦的数字化工厂,虽然整个车间空无一人,但所有设备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这正是智能制造领域所谓的“黑灯工厂”——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覆盖下,这里的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实现实时的通讯,通过智能机器人或者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对工厂所有设备的一键开关机。

这条生产线是枣庄市数字科技重大项目的一期工程,也是枣庄首例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这里将形成年产值超过40亿元的高端装备产业园,带动枣庄机械工业提速增效。

不止“黑灯工厂”,如今,无人车间、数字园区在枣庄出现的“身影”越来越多,在提速制造业的同时,也让枣庄工业发展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拉近与发达城市制造业距离。

如果你搭乘高铁路过枣庄,一出高铁站门口,不远处可看到“互联网小镇”,这是枣庄域内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对城市持续创新能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目前互联网小镇有在孵企业58家、毕业企业26家,培育年收入超千万元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

相比这些优化、提升措施,在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建设中,枣庄的一些发展思想和产业布局同样至关重要。

2021年初,枣庄市在与北京中海交流中,敏锐捕捉到新版兽药GMP的实施使国内兽药产业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急需符合政策、集聚效应强、高标准建设的产业园区。

枣庄市立即组织专家团队深度分析,我国兽药产值衍生产品和产业附加值极高,有超数千亿级的市场潜力。枣庄市市中区迅速成立工作专班高效率推进,以最快速度抢占国内甚至国际兽药产业新高地。

图片

自去年5月,“中国兽药谷”授牌以来,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在“专业化园区”规划的基础上,枣庄经过深入研判创新,提出了从CDMO(产品代工)、CRO(研发转化)、CSO(市场开发)三个方面为园区产业发展赋能,深度规划了“1+3+N”的产业布局、“一二三四”的空间布局和“一体三中心一基地”的创新布局。

后发地区想要在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找准着力点、打好特色牌,建设“中国兽药谷”正是枣庄实现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典型案例。

无独有偶,锂电产业,这是枣庄在产业转型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

这背后是枣庄抢抓国家实施双碳政策机遇,突出锂电产业发展优势,决定把锂电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来培育,打开转型发展的新通道,推动新能源代替旧能源,目前已吸引了吉利、欣旺达、天能、保力新能源等领军企业来枣布局发展。

锂电产业是枣庄“无中生有”的代表,这也表明资源型城市如果舍弃传统的资源依赖同样能够创新发展,不仅如此还能助力智能制造的动能转换,这点可以从枣庄尝试把节约做成产业可以看出一二。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顺应循环经济发展趋势,枣庄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打造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的设想。

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枣庄高质量编制规划,持续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已发展二手车、图书、服装等循环经济经营主体超500家,落地了总投资40亿元的锂电池回收利用和汽车循环再制造产业园、胖虎科技再生资源产业园及二手奢侈品等关联产业项目,欲培育出百亿元级产业。

图片

类似的还有,枣庄尝试把“小产业”做出“大文章”——依托龙头企业,2021年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嗅谷”项目在枣庄山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被列为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主要建设数字嗅觉产品体验中心、气味胶囊生产线、气味认知实验室、数字嗅觉核心模块生产基地等内容,集数字嗅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着力打造中国首个数字嗅觉产业基地和国际数字嗅觉产业核心集群。

当然,相比这些天时地利,枣庄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建设更突显人和——一改过去的思想,乘着京沪廊道这条线,枣庄北上南下广泛开展“双招双引”,并以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增强‘早干枣好、实干兴枣’的行动自觉,大抓落实,敢于攻坚”,陈平在履新枣庄市委书记首日表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

在其中,营商环境的正是重点攻坚的方向。“谁给他们穿小鞋,我们就念谁的紧箍咒;谁让企业不好过,我们就让谁难过;谁破坏枣庄的发展环境,我们就砸谁的饭碗”,陈平的话,展现出了枣庄寻求发展突围的勇气和决心,“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对挑不动、担不好、走不远的,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挪位子的挪位子、该摘帽子的摘帽子”。

为此,枣庄建立了全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健全市级领导联系帮包机制,建立市直部门单位帮包和项目推进专员制度,畅通问题反馈化解渠道,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确保减无可减、降无可降,着力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设立“企业宁静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并且,为了推动多元化项目投资,枣庄在上海等国内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产业促进中心,加快搭建“飞地”招商平台,发挥异地孵化器作用,让更多项目“孵化在外地、转化在枣庄”。

图片

提出“先把经济搞上去”,主动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激发枣庄党政干部主动作为,这些工作有为又让枣庄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建设成为可能。

能源型城市创新转型该何去何从?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打造,是枣庄创新转型的一条路径——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转型发展成效日益显著。

曾经,枣庄以资源声名鹊起,沿着京沪铁路,“挖煤炭、烧水泥”,工业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如今,从京沪廊道而来的诸多引领性智能制造项目,让枣庄创新转型有了抓手,这种主动作为换来了产业发展的创新有为,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贡献了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智慧,也给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参考。

对枣庄而言,可选的路径并不只是这一条,但通过智能制造高地的打造,我们能看到枣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洗尽铅华,重新出发,创新实干;我们也能看到枣庄没有盲目的追求高大上,而是因地制宜,聚焦自身的着力点、特色性;我们更能看到枣庄转型发展的规律性,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取代煤炭等资源利用的短时效。

一季度经济数据增长的“执牛耳”掩盖不住枣庄城市发展转型的“勃勃朝气”,更澎湃的动能势必会在后期继续释放,这是给枣庄人重塑辉煌呼声的响应,也是给山东对枣庄期待的回应。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