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1月25日 13:29:42   来源:鲁南传媒网

鲁南传媒网讯 1月24日上午,枣庄市举行“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瑜玲作新闻发布。

2023年枣庄市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用地12205亩,涉及重点项目291个

王瑜玲介绍说,2023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牢把握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切实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全面提升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

聚焦服务经济稳增长,在要素保障上彰显新作为

坚持以高水平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优政策、强供给、促提升,千方百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矿需求。

强化政策保障。根据枣庄市宏观经济走势,提请市政府印发《枣庄市强化土地要素支撑精准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若干措施》(枣政办字〔2023〕11号),从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要素配置、压缩审批时限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用举措,为稳经济、稳增长提供更加有力的要素保障。

强化要素供给。根据市场需求,强化土地、矿产资源供应,市本级出让土地506亩,实现收入25.6亿元;出让采矿权3宗,实现收入1.24亿元。高质量编制年度成片开发方案,纳入各类重点项目130个,实现重点项目“应纳尽纳”,率先实现成片开发方案被省政府批复。

优化服务效能。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建立“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工作机制,精准施策优服务,持续发力强保障。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用地12205亩,涉及重点项目291个,奋力实现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枣庄市用地报批连续2年过万亩。

聚焦空间规划优布局,在统筹引领上取得新成效

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顺利获批,支撑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落地。

统筹优化产业空间格局。围绕保障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空间需求,强化空间支撑,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依托京沪廊道中点区位优势,推动鲁南经济圈融合发展。

保障“工业倍增”用地需求。在市域范围内分级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对控制线内的工业用地实行严格保护,建立未来三年集中连片工业地块清单,纳入清单地块77块、总面积2.38万亩,推动新增空间资源重点向各类产业区倾斜。

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力提升重大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服务效能,完成济枣高铁、庄里抽水蓄能电站等各类重大项目审查。加强规划过渡期“附图承诺”项目服务,审议“附图承诺”项目方案81个,涉及建设用地面积1万余亩。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持续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聚焦绿色低碳促转型,在节约集约上焕发新气象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258亩,盘活低效用地3605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荣获“省级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和量化指标制定先行示范市”称号。

推进资源利用评价改革。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深入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实行土地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5309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台儿庄区、滕州市入选国家试点,成功完成山东省首宗农地入市出让工作。

强化矿山绿色开发利用。坚持绿色勘查、绿色开采,持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质效,建成省级绿色矿山22家、国家级绿色矿山7家,建成率80.6%,位居山东省前列,枣庄市矿业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浓、成色更亮。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建立“山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切实保护生态资源。加快推进破损山体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修复治理破损山体2700余亩、采煤塌陷地560亩。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新安装普适性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2套,“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完善。

聚焦资源安全守底线,在维护安全上展现新担当

坚持把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前提,切实增强维护资源安全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扎实推动耕地流出整改,整改提升耕地4.35万亩,有力实现了耕地“进出平衡”。深入推进新增耕地验收入库,完成入库补充耕地1.1万亩,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强化执法监管,市、区(市)两级连续11年实现卫片执法“零约谈”“零问责”。

加强矿产增储上产,全面提高供给保障能力。稳妥有序开展矿权出让和已设采矿权深部扩界工作,累计增加资源量8500万吨。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63万元,启动“滕州地热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地勘项目,为下步枣庄市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做好枣矿集团田陈煤矿与滕东煤矿整合工作,盘活资源量1353万吨。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狠抓安全生产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矿产资源领域、地勘行业、测绘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聚焦政务服务惠民生,在深化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坚持流程再造,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系统集成,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政务服务更好地惠企利民。

不动产登记服务持续优化。抵押登记“智能办”上线运行,办理业务4.8万件。建立“法院+税务+不动产登记”协同联办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法拍房”缴税、登记“一证办”,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枣庄不动产登记服务品牌持续擦亮。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创新规划管理审批模式,实现用地和规划并联审批,深化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在全省率先推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办理“免申即领”建设用地许可证230个;全面推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5类规划审批事项电子证照,发放电子证照553个,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多测合一”试点工作不断突破。积极发挥枣庄市省级“多测合一”试点作用,按照“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工作思路,有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中多头测绘、重复测绘、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工作时间缩短30%以上,测绘费用减少20%以上,率先实现成果上传,测绘资质单位入驻比率等关键指标全省领先。

枣庄市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张超,枣庄市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英,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高丽丽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多测合一”具体是指什么,枣庄市“多测合一”改革工作开展成果如何?

2023年枣庄市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用地12205亩,涉及重点项目291个

张超:“多测合一”是指将在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立项用地、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涉及的测绘事项(含不动产测绘),分阶段或全流程整合成一个测绘事项,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平台,简化办理流程,支撑“多测合一”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省、市、县三级使用。“多测合一”项目涵盖枣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测绘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安置小区、市政道路管线建设涉及的测绘项目等。

枣庄市作为全省“多测合一”改革工作先进试点城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测绘服务改革优化。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印发《枣庄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枣庄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枣庄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成果规范》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多测合一”测绘成果生产规范,建立了监管长效机制。

搭建成果管理系统。依托省“多测合一”信息云服务平台,结合枣庄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现状,在“多测合一”成果系统建设中,实施电子签章上平台、实时更新测绘数据、规范基础数据申请程序和完善纠纷监管机制等9大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建成“多测合一”成果管理系统,打造了山东省“多测合一”枣庄试点模式。

深化部门互联互通。成果系统建成后,持续深化部门对接,打破行业技术壁垒,建立成果共享互认机制,实现与枣庄市工改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和住建系统互联互通,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实现“多测合一”成果数据统一汇聚、管理、共享和应用。通过“多测合一”改革,简化工程建设项目方委托测绘服务事项的办事手续,减少委托次数和递交材料,同时大幅压缩测绘时间和费用成本,缩短建设项目审批周期,加快了企业资金和各类资源的周转速度,着力避免了重复测绘现象,减轻了工程建设单位负担。

目前,枣庄市申请开展“多测合一”工作的测绘单位共24家,其中本地测绘单位22家,外地测绘单位2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具备工程测量和不动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均可申请在资质范围内开展“多测合一”业务。

记者:刚才提到枣庄市实现山东省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简单介绍下吗?

2023年枣庄市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用地12205亩,涉及重点项目291个

王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有偿方式进入土地市场交易的行为,具体包括转让、出租和入股等方式。2023年12月25日,滕州市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由山东金得安家居有限公司竞得,成为新一轮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首宗成功交易地块。

完善顶层设计,精准把握试点工作导向。坚持高位推动,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区(市)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审查例会制度。强化创新引领,将农地入市列为核心职能工作,制定《枣庄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树牢底线思维,聚焦“三条底线”“三项负面清单”,提级审查农地入市方案,严格标准、严肃把关,确保农地入市试点工作稳妥审慎开展。

统筹前置环节,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全面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实用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39项,覆盖行政村303个;上报省级“一张图”系统备案13项,覆盖行政村16个。扎实推动两权登记,全市共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10439宗、使用权登记67宗。核查闲散土地4305宗19634亩,摸排拟入市宗地39宗909亩。规范城乡基准地价,在全省率先发布枣庄、滕州两级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编制成果,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体系。

聚焦价值实现,蹚出农地入市枣庄模式。明确出让标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5项拟入市宗地项目准入标准,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标准地”改革有益探索。构建管理平台,将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入市交易。完善分配机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办法,收取20%-50%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用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请问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2024年枣庄市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工作是如何谋划的?

2023年枣庄市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用地12205亩,涉及重点项目291个

高丽丽:规划引领、纲举目张,全方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023年10月31日,《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作为枣庄市第一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切实落实“多规合一”的工作理念,盘活存量、用优增量,贯彻了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精神,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2024年,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按照自上而下、逐级落实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逐级逐层细化落实管控内容,积极参与编制各领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各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加快推动全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持续推进村庄规划分区分类编制,实现规划的有效传导,为枣庄市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创造充足有效的空间保障。

提前谋划、服务大局,全方面提升要素保障服务水平。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提前与发改、交通、能源等市直部门对接,在枣庄市2024年省重大、省重点和市重点项目申报阶段即主动介入,对其中的涉及土地要素保障问题项目组织市局工作专班会同各区(市)局第一时间进行研判,与用地单位直接对接,与区(市)政府座谈。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发布后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第一时间制定更加精准的涵盖选址到供地的土地要素保障全流程工作方案,汇总后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同时将更加注重重点项目一线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多措并举推动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全方位推动要素配置提质增效。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是拼经济的主要抓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水平,直接关系项目建设速度、工程建设进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力度。2024年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全面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坚持稀缺资源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各类要素资源优先倾斜保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重大战略目标实施,重点服务“6+3”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等领域。继续下大力气做好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的处置,促进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提效,做好土地要素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提升枣庄市土地要素保障项目的精准力度。





责编:葛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