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5月07日 09:12:5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如何清醒认识当前防灾减灾救灾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而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各地对于隐患的大排查又在怎样进行?《新闻1+1》连线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红旗、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智波,解读相关问题。

广东降雨在减弱

是否意味着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降低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灾害是有滞后性的,比如前期降水的时候,山体有一个保水的过程。雨小了,它有个失水的过程,这个时候坡体的稳定性有个调整。所以在这个时候,尤其是之前做出避险撤离的,在返回之前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查看和评估,这一点非常重要。

广东汛期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

广东的山体土层一般很薄,并且花岗岩中夹有碎石和沙砾,植被的根系又很浅,入汛前期经过了保水阶段,后期再遇到大雨,就很容易出现群发的滑坡和泥石流。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广东韶关江湾镇发生的多处山体滑坡,再比如2022年5月27日,福建武平县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都是比较突出的现象表现。

广东切坡建房的情况在山村里是比较普遍的,如果在开口线部位,因为缺乏系统的护坡措施,也很容易发生一些小规模塌方或者说是土流,会冲击房屋。

广东也有一些岩溶出入区,如果遇到大雨的变化,或者是旱涝急转,也会引起地下水急剧的变化,有引发地面塌陷的风险。

“拉网式”大排查意味着什么?

如何实现效果最大化?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我理解的“拉网式”排查,包括两方面含义。

扩大了覆盖范围,全覆盖、无死角。

由更多人参与。无论是交通、水、电等各个领域相关部门,都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主动参与排查,范围大了,参与的人也多了。

地质灾害的风险它是不断动态变化的,我们当然希望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做到彻查,但我更希望有一个动态的巡查、排查的过程。所以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是不是我们可以利用“拉网式”排查的机会,把它当成一次汛前的动员和科普宣传,多讲避灾的知识,这样可以广泛增强大家的风险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水平。另外,我们排查的过程中也要多听在当地生产生活的人,他们怎么讲。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灾害的蛛丝马迹,这在一定程度也相当于实现了动态巡查。

贵州山体滑坡24人成功避险

是意外侥幸还是必然结果?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张智波:这是“防患于未然”的结果,也源于日常的两方面“强化”。

强化部署预警“吹哨”。按照省州工作要求,在会议、调研、督导中,始终做到逢会必说、逢地必看、逢事必问工作临战状态。

强化值守排查“放哨”。按照省州部署和“四早”等工作要求,对全县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斜坡,根据风险等级明确县乡村三级包保人员,每年落实80余万元监测经费,聘请170名监测人员,并根据危险等级在145个地质灾隐患点和风险斜坡建设276台自动监测设备。通过24小时值班值守、包保人员常态巡查排查、“人防+技防+群防”监测等方式“放哨”,确保所有隐患点实时监测、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发现。

“点面双控”措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张智波:从整体分析,90%以上的新增地灾隐患点都发生在圈定的风险区域。因此,改良升级隐患排查模式,精细识别风险区,推动防控重点,由以前的“隐患点”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成了防治工作推进的重要方向。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就是既要管控好在册的地灾隐患点,又要管控好潜在的地灾风险区。本次柳川镇南脚村的险情点,主要就是得益于“点面双控”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责编: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