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08月31日 13:06:39   来源:枣庄档案

台儿庄运河的历史源流,目前学界公认可以上溯到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开凿之韩庄支渠。于慎行在所撰之《韩庄新河记》《兖州府志·山水志》等篇什中称之为“(韩庄)新河”。


所谓“支渠”,即漕渠的支流;所谓“新河”,即新开的(漕渠)河道。因此,韩庄支渠(韩庄新河)尽管并未通航,但已被认可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是台儿庄运河的前身。

在韩庄支渠开凿以前,台儿庄地区本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河流,《兖州府志·山水志》中称为彭河,又名中心沟、新河、运铁河,其干流上游与今台儿庄运道大体重合。韩庄支渠,便是将滞留在韩庄的积水导入彭河的渠道。


彭河与柤水有历史渊源关系。柤水是流经台儿庄的自然河道,发源于枣庄新城东南之圣土山,南流,至周营折往东流,经阴平故城,复东流,折南,出偪阳故城东北境巨梁桥(在今万年闸一带,非今巨梁桥),又东流,经台儿庄、赵村等地,折南,至洳口、王市(今邳州市大王庙村),复东流,乱于沂而注于沭。


先后接纳龙泉(今称龙河)、沿河(今称四支沟)、龙王河(今称峄城大沙河分洪道)、承水(今称峄城大沙河)、于沟河(上游为今于沟河,下游为今支流河)、茅茨河(今下游河口一带称巫山泉)、桃花河(今称陶沟河)、洳水(今为东、西洳河) 等河流。


《水经·沭水注》云:“柤水出于楚之祖地……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偪阳县,西北有柤水沟,去偪阳八十里。’东南流,经傅阳县故城东北……水又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谓之柤口。”



对于“柤水”一称的来源,蔡运章先生认为,“柤”“偪”古音皆在鱼部,柤水之称当源自阳国。但柤水在一些古籍中又作“柤水” (如《北齐书·第四十一卷》的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殿本等皆如此),柤水两岸正是传说中的女娲故地和黄帝故里,或因此而名。据古籍记载和实地考察,柤水北岸的峄城区金陵山旧有女娲冢,如今女娲宫香火不断;柤水南岸的黄邱山套为黄帝故里,黄帝出生地寿丘(今称驼龙山)及荆山黄帝陵黄丘(今称土山)至今尚存。

宋代,国家在彭城等地设立铁官,柤水开始发挥铁矿石外运的功能,至此被称为彭河,俗称运铁河。对此,万历二十四年本《兖州府志·山水志》云:“彭河,一名中心沟,在县东南五十里巨梁桥下,源出白茅山之玉华泉,东受众水流为彭河。又东汇承水入洳,即土人所谓运铁河也。”


康熙十二年、二十四年本《峄县志》曰:“新河,一名中心沟,县南五十里,源出白茅山后,复受众水,下流为彭河。又东会示水入洳。土人传为运铁河。”


乾隆二十六年本《峄县志》曰:“彭河,县东南五十里,即旧志新河。一名中心沟,源出县西白茅山之玉华泉,东汇众水,下流为彭。又东会氶水入于洳。土人传为运铁河。”


光绪本《山东通志.疆域志》曰:“彭河在县西南四十里,即新河,一名中心沟。源出县西白茅山之玉华泉,经建陵城东南流,会牛山泉至张家闸入运”。


其中下游则改道为:自王市而南,经周、柳、蛤鳗诸湖,至邳州(今睢宁古邳镇)北,折够流,经骆马湖出董家口(今宿迁西20里支口乡董坝村)入黄河。



彭河为利国铁矿外运的河道。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自古就盛产铁矿。西汉时期开始在此采矿冶铁,并设宴铁官。唐朝时定名为“秋丘冶”。北宋时代,开始了以煤代木的燃料革命之后,黄河流域的铁冶业免于既倒,秋丘冶也一跃成为全国四大炼铁基地之一,并改称“利国监”,意在利国利民,专司采矿冶铁,锻造兵器。


传说宋将狄青在利国锻造盔甲时,为了将利国铁碜垢运出去,便开挖了一条通往泗水的石龙河,时称运铁沟,又称运铁河。运铁沟取自马刨泉水。该泉发源于柳泉镇东官路村,北经利国,复西流至夹沟入漕,全长十余里。《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云:“盘马山,(徐)州东北九十里……宋置利国监于山下。填阳有运铁汛元人建利国监桥于其上。又有铜山,在州东北八十里,旧尝产铜也”,复曰:“(徐)州东北九十里有运铁河,宋所凿也”,即此。


待到苏轼经营徐州时,重修运铁路,打破地区封锁,疏通铁矿石和生铁销路。他可能主持修筑了自利国向东通往承县的道路,是有承县运铁河。因利国铁矿所在地徐州旧称彭城,故名之彭河。可能为区别于狄青所开之运铁沟(运铁河),故称彭河为新河或中心沟。



另亦有铁矿通过彭河运至峄县作炼铜铸币之用,偪阳故城南有铸钱山,即为铸币之地。《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二》彭河条曰:“王应嶙曰:‘彭城北至承,有铁官。’(承县)其南有铸钱山,盖因以名。”乾隆二十六年本《峄县志·地理志》彭河条曰:“考《玉海》,彭城北及泵,旧有铁官,且(峄县)南为铸钱山。想传者不诬也。自明万历三十二年开为运河,今所通洳口,是也。”

旧志载彭河的源头是白茅山下之玉华泉。此白茅山实乃朝阳山(位于今薛城区沙沟镇楼沃村)之讹,对此,光绪三十年本《峄县志》曰:“凤凰山,亦名朝阳山(旧志误为白茅山,《通志》亦误。盖因去白茅不远,以致传讹),山势长亘数里。上有三峰,高下错出,皆相距数武,其间大石参差,若跬若动,上下回翔,如大鸟振翼而望也。前一祠,老树千章,萧槭蔽日,其南麓即建陵城。其北麓玉华泉之水出焉,西麓凉泉之水出焉,合流绕山三面,又南流经建陵城东,又西南流入漕河。”


宋明时期,玉华泉出朝阳山南流经建陵城东,东南流至巨梁桥下,乃称彭河。洳河开通后,彭河干流成为漕河的一部分,玉华泉则西南流入漕河。至此,彭河乃以圣土山之圣土泉(位于今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为主源,东南流至巨梁桥入漕河。后河口又西移至张庄闸(今台儿庄区东巨桥村北)。清代,彭河逐渐分化为夹河(今周营沙河)、阴平河(今阴平沙河)两河。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雨潦大作,决于汶上,灌徐沛,溃漕堤200里,工部尚书、总理河道舒应龙奏请开韩庄支渠,准奏。次年,开通韩庄支渠,西起韩庄,东至巨梁桥,接彭河,长6600余丈,凡44里。筑堤自李家石桥至万家庄,两岸共8460丈。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后,韩庄支渠成为新开洳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史家言“(舒应龙)挑徐州北境韩庄、中心沟,凿山划石,通彭河水道入黄河,而洳口始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韩庄支渠开工于正月十日,告成于五月十六日,凡百二十余日。役徭夫六百人,募夫九千六百人。开渠筑堤费凡三万六千余金,内帑工直居十之四,河堤租税居十之六。九月二十三日,舒应龙报韩庄新河成。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直隶巡按御史佴淇请开洳口河济漕运,以彭河运道取代黄河运道,工部覆奏获批准行。工部尚书刘东星、都水司夏镇分司主事梅守相遂奉旨开洳,当年以地多沙石,工艰未就。次年,刘东星请竟前工,遂同梅守相展拓彭河,凿良城、侯迁庄及挑万家庄,下开黄泥湾(今邳州市西北25里黄湾村)。


同时傍微山湖开支渠45里,上起西柳庄(今微山南10里大捐村西,已没入微山湖中),接南阳新河;下至韩庄,接韩庄支渠。至此开通了上起西柳庄,下至董家口的330里运道,是为洳河。


综上所述,据历史渊源,台儿庄运河可分为两段:


(1)韩庄至巨梁桥(今万年闸一带)段,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开通之韩庄支渠(韩庄新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成为洳河的一部分;


(2)巨梁桥至至赵村段,本为自然形成的一段河道,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展拓为彭河的一部分。





本文原题《台儿庄运河历史源流钩沉》,作者王密,收录于枣庄台儿庄古城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编《台儿庄古城文化研究(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