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9年02月26日 09:54:43   来源:枣庄市档案馆

旧时,娶妻被称为“小登科”。

受孔孟封建礼教的影响,枣庄婚嫁礼仪隆重而复杂。各地都有不同的礼仪事项,如,迎亲、撒帐、领亲烧喜纸、上拜认亲等。在滕州农村,上拜认亲至今仍是结婚典礼中不可缺少的程序。


当然年轻的朋友可能都对这些不怎么了解,可是如果是回家办婚礼的话,老一辈人还是非常尊重传统的,那么这些传统都有什么呢?


男女青年只要经媒婆说和,双方父母同意、男方须送礼行聘、女方收礼后,回帖同意,初定婚事。


尔后,男方根据家庭状况和女方要求,筹办不同分量的衣料等聘礼,由媒人或差人郑重其事送到女方、俗称“传启”即正式订婚。


在此期间,须请盲人或者算命先生对男女双方看“命相”,俗称“合年命”。媒人做完这件大事后,男方为表示感谢,还要办酒席宴请,俗称“传媒”。



结婚头一天,男方要贴大红色的吉祥对联和双喜。还要雇人给女方送“催嫁衣”,如红棉袄、红棉裤、红盖头等。同时,新郎还要坐花轿、放鞭炮、吹唢呐,到本族近亲的坟头压红纸,坟前烧箔纸,以告祖宗先人,俗称“烧喜纸”。



晚上还要请哥嫂或叔婶铺喜床,再找本族弟弟或者表弟,宿子喜床,俗称“滚喜床”。女方在头一天,也要贴上大红色的喜祥双联盒“禧”字;对联如“宝马迎来天下客,香车送出月中人”横额如“之子如归”等。


嫁女要节制饮食、控制便事,俗称“饿嫁”,晚上由姑嫂女辈、亲属和随亲嬷、将娘家陪嫁衣物,亲友“填箱果点”装箱(柜)摆盒,还要把灯、盆、圆形器皿放平,用红纸剪花复盖,以示喜庆。并传授交代婚仪知识及新妇之道。



结婚那天,按习俗富户头天过轿,一般户当天过轿,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富户人家嫁女风冠霞披,一般嫁女也就是梳网头戴风,身着红衣,脚穿红鞋,头蒙红盖头,俗称“蒙脸红子”。


吉时一到嫁女有人架着,鸣咽哭泣,以表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吉利话就是给娘家留下一串金豆子。尔后,燃放鞭炮,唢呐吹奏上轿,由家族哥弟或表哥表弟护轿送行。唢呐引路、花轿随行,后边是骑毛驴的随亲嬷嬤和抬嫁妆的人。


花轿路过村庄,唢呐吹打;路过桥梁或大石块、由带轿人贴红纸,俗称“青龙帖子”;路遇其他婚事人等,须绕道而行,实在避躲不开,双方嫁女要互换一物;如同村有两户以上办喜者,以早发嫁、早拜天地为好(以上活动,有的是必须遵守的,有的是因家庭条件而定)。


护轿人需到半路或者男方村头返回;赶嬷嬤驴的和抬嫁妆的,送到男方不能入席,便能领赏返回。嬷嬷是给嫁女服务的,待娘家来接嫁女再和嫁女一同返回。花轿进村,来到男方门前落轿时,须燃放鞭炮、红毡铺地、无红毡可以红花苇席代替。由4位或者8位未婚姑娘,将轿门打开,分别站在红毡或花席两边,以此缓步前来祝贺,俗称“迎轿”,尔后,由儿女双全,切无避讳亲族中嫂婶,将新娘从轿中拉起,扶出,沿毡或席寸步缓行。这时站在一旁撒帐的嫂婶,手端条编柳筐边开始唱道:“新人进门来,又带喜,又带财…”接着,就把大把大把的麦麩、红枣、花生等,撒向新娘和闹喜的人群(拜天地后,再撒一次),撒帐的谣很多。



来到天地桌前,摆满果供的桌上放一斗粮,斗盛五谷,红纸封口,上有一杆秤,斗前香炉焚香,烛台点红烛,炉前多风民明镜,先由儿女双全,无避击哥新郎新娘按女左男右站立在红毡或红席上,此时,唢呐吹奏,鞭炮领亲”。后齐鸣,司仪喝唱:举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跪拜礼,俗称“拜天地”。



在热闹中新娘有嫂婶扶架着,新郎双手捧着粮斗,同入洞房。待新娘坐定喜床,新郎把粮斗放在喜床上,然后拿起秤杆,将新娘的红盖头挑开,众人即开始闹喜。由执席引客人入座,按7人成桌,男女分席,你来我往,轮流不端。宴席标准多以“八大四小”和“十大碗”为主。


席间,有新郎劝酒,父子劝酒,祖孙三代劝酒不等。其中新郎新娘劝酒最为热闹,连敬三杯,逐桌逐座劝饮。宴席前空隙、新郎新娘在原天地桌前,由执席数唱,向家族长辈和近亲长辈举行跪拜礼,诸长辈也要适当给些赏钱,俗称“磕头礼”,这是两位新人的礼钱,父母不留。



晚上夫妻同喝交杯酒,由小姑点燃洞房的长命灯,便开始送房,送房也有“送房歌”。如“状元爹,状元娘,状元大娘(或婶婶)来送房,送房不是白送的,一包果子两包糖”等。送房之后人走,新郎为新娘换耳坠,借此,作为陌生夫妻开始说话的引子,并有新婚之夜,夫妻不说话下辈子出哑巴之忌。此时闹喜人,都藏在洞房门外、窗外,甚至小孩钻进喜床下,偷听夫妻窃窃私语,俗称“听房”。



次日晨起,新娘由陪亲嬷嬷引路,向家族长辈和亲戚长辈磕头请安。早饭后由本族嫂辈,用红线给新娘绞脸,俗称“开脸”,这说明闺女已成了媳妇(此举亦有上轿前在娘家由姐嫂做的,也有拜天地后当天做的,都可以)。在开脸时也有歌谣:“绞脸线,滚脸蛋,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尽管新娘羞得脸红耳赤,心里却觉得甜甜的。这是祝福她早日为族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源远流长。


《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旧有的封建婚嫁制度,改变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青年男女有了婚嫁的自主权。


婚嫁习俗随着城乡生活的提高,也在不断变革。六七十年代中期,扯几身衣服就可以定亲了;八十年代中期为“三转一扭”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九十年代中期就是“三金一彩”,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和一台大彩电现在是商品房、小轿车、一定数额的存款……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参考馆内资料

台儿庄地区丧葬礼俗变革

作者:张干

枣庄运河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作者:程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