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9年12月06日 13:24:56   来源:鲁南传媒网

这里是位于枣庄最东部的市中区税郭镇野岗埠村秋日里一派宁静安详,和别的村庄无二致。很少有人想得到,村子不光有久远的历史,同时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蟹抢船》的发源地。

在我们枣庄,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做到传承有序,而《四蟹抢船》却有着从失传到重生的不平凡经历。

她叫周蕊娟,原市中区文化局副局长,  年退休后回到老家济宁,看书养花,儿孙绕膝承欢,晚年的生活幸福恬淡。

周蕊娟:1986年、怎样发现的。

鲁南,远古时期湖泊众多,这里的先民多以渔猎为生,粗犷豪放,能歌善舞。四蟹抢船就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以渔家生活为背景,反映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个舞蹈多在逢年过节、庙会社日时演出,具有既可在固定场所又可在行进中演出的特点。行进演出时跟在狮舞龙灯后面,嬉闹打趣,场面十分热闹。后来因表演难度较大,到清末时就很少有人演出了。

周蕊娟:这么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再也看不到了,心里很惋惜、很着急,就想让它重新复活起来。

复活已经失传数十年的东西谈何容易!经过多方打听,    天,周蕊娟终于找到了90岁高龄的吉左堂老人。

吉左堂:十来岁的时候看过,每年在矿大楼后广场演,那还是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左老先生年事已高,回忆起十来岁时看过的节目,也只能大致讲出故事的梗概。而要想让古剧复活,必须弄清楚动作编排、服装道具、演奏乐器等等细节问题,这让周蕊娟一筹莫展。

周蕊娟:怎样确定了发源地就是野岗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周蕊娟日复一日的寻访终于有了结果,让她喜出望外的是,不光找到了《四蟹》的发源地,在野岗埠村,她还幸遇了当年曾经表演过这个节目的老艺人。

马运兴:年轻时演过,人很多,外地来请,去过很多地方表演。

兴起,马运兴老人还为周蕊娟表演了一段,虽已是已经77高龄,但动作做起来还是有板有眼。

马运兴:听老辈人说,是明朝的,七八百年了。

1994经过周蕊娟和市中区文化局的挖掘整理,终于将《四蟹抢船》恢复了演出。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情节、服装、道具、音乐方面有所创新以广场演出和舞台演出的形式和观众见面,获得了极大成功。

周蕊娟:如果当时不进行抢救挖掘,可能就失传了。94年被山东卫视选用,96年获省农民舞蹈节银奖。

重排后的《四蟹》时长七八分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仲夏之夜,四只活泼调皮的小蟹精在水中嬉戏打闹,天亮时正要退隐,突然发现来了一对打渔父女。女孩的美貌打动了四只小蟹,就想娶女孩为妻。经过一场轻松而有趣的打斗,渔家父女终于制服了小蟹精。

演员、伴奏、道具:排戏时有趣的事情、深刻的记忆。

四蟹抢船的角色非常简单,渔翁、渔姑和四只螃蟹;在舞蹈动作上,渔家父女以轻盈飘逸的划船、撒网、赶场为主,四蟹则以爬行、翻滚为主。百姓熟悉的场景,舞蹈动作变化多端、风趣幽默,这些舞蹈元素充满民间的智慧和纯真在伴奏上采用笛子、唢呐、二胡、大鼓、小锣等南民间乐器,为舞蹈增添了浓浓的地方色彩。

周蕊娟:重排时怎样结合时代特点对戏进行改进。

四蟹抢船题材来自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勇敢智慧。横行霸道的蟹精被渔家父女打败,在老百姓看来是非常快意的事。蟹精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使舞蹈充满浪漫主义成分,大大拓展了民间舞蹈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民间舞蹈的艺术形象。它淳朴的表现风格、生动的表现形式,在民间传承数百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谓北方民间舞蹈的瑰宝。

失传数十年的《四蟹抢船》终于重见天日,年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遗憾的是,新生之初,等待着它的就是生存危机。

演员:演出的机会多不多,有没有市场。

文化部门:经费全靠政府投入。

时代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在变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样化的现代艺术一点点挤压着传统文化的空间。在枣庄,与《四蟹抢船》一道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花鼓、运河号子已经很少听到滕州松枝鸟、大洪拳也早就难得一见。

每年春节的那几天,一帮演员临时凑到一起,走上街演那么几场,过后便各奔东西,忙于生计。老一辈艺人已经寥若晨星,而通过重新编排有实力演出的新生代普遍热情不高,对他们来说,传承文化的使命毕竟比不得过日子实在……

每一次说到这些,周蕊娟都满脸的焦灼。她心里一直在嘀咕:《四蟹抢船》都被评上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政府能大手笔搞那么多开发、上那么多项目,拿出点钱把它保护下来该不成问题吧?

当年四处奔波挖掘《四蟹抢船》时,周蕊娟的孙子刚刚出生。如今,孩子上学了,老周却不敢保证还能带他看上那渔家父女大战蟹精的热闹。再有几个月就是春节,今年的戏还能如期上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