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3月28日 16:28:15   来源:鲁南传媒网

鲁南传媒网讯 苗立文,男,1953年12月生,群众,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公益电影放映员。1975年,22岁的苗立文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49年来,他一个人、一辆车、几台设备,披星戴月穿梭于乡间小道,奔走于辖区内所有村落。从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身形佝偻的老人,他累计为辖区群众播放电影2万2千余场。从胶片电影放映到数字电影放映机,他用天天月月年年的辛勤付出和往返奔波点亮乡村夜色,为乡亲父老带来乡村之外的光影世界。

乡村“夜行人”,点亮群众光影世界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镇上组织进村放电影,无论多远我都会跑去看,还经常帮着架幕布。那个时候就觉得电影放映员是特别神气的职业,也是我最大的梦想。”1975年,怀揣着对光影世界的向往,苗立文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七八十年代是对电影狂热的年代,能供给农村的文化产品极少,每个电影放映日就像是村里所有人的节日,每场观众能达到2000人以上。一台放映机、一张幕布,苗立文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来了一场场文化视觉盛宴和邻里欢聚的美好时光。

电影精彩送影难。当时乡村交通并不便利,道路以砂石路、土路居多,还有很多村路走不通,要绕到很远的地方,每天推着二百多斤重量的设备走上几十公里,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经常放完电影回到家已是三更半夜,但他电影放映的步伐从未停歇。这一条晨起晚归之路,他一走就是49年。

从放映员讲解员到维修员,把观众放在第一位

身为电影放映员的他深知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几十公里的送影路,上千名父老乡亲的期待,绝不能因为操作不熟练、机器故障被迫草草收场,农村离不开电影,父老乡亲们都需要它。”凭借着对电影放映事业的热爱,他刻苦钻研、多方学习,无论何种型号的电影放映机都能轻松操作。电影放映前,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故障,妥善维修处理,让村民在家门口有电影可看。放映后,他是讲解员,向老人、儿童讲述影片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他动手能力强,擅长维修。闲暇时间,乡亲家里的雨伞、缝纫机、收音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坏了,只要找到他,都能手到“病”除,从不收一分钱。“看到乡亲高兴,我就开心。”

49年,古稀老人初心不改

49年间,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字放映机,苗立文行走在电影时代的变迁之路上。随着广播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年轻人离乡,露天电影放映进入寒冬,观影群众越来越少。“虽然风靡一时的农村电影风光不再,但只要有一个观众,我还是要放给他看”,苗立文坚定地说。如今,71岁的他风雨不改,每天重复地做着装车、入村、宣传、挂幕布、摆桌椅、调试机器的工作,然后静候着观众入场。放映结束,他借着荧幕光亮,打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一笔一画地记录下影片名称、放映时间、放映地点、观影人数和群众反响。伴随着车轮和路面的摩擦声,苗立文回到家中,重整设备继续演绎着他的光影故事。

群众对影片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是苗立文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把有感情、有温度、群众感兴趣的电影送到千家万户是他不断努力的方向。每到一个村庄播放电影前,他总会带着厚厚的笔记本走门串户,介绍现有的影片资源,收集群众观影诉求,为下次放映活动做足准备。“大家想看养殖类的科教电影,我就给他们放相关影片;想看养生类的影片,我就放养生类的影片。”想群众之所想、供群众之所需,让农村公益电影活起来、动起来,承载了满满的为民情怀。

从青丝芳华到暮年白发 ,苗立文见证着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感受到百姓文娱需求的变化,不变的是他的初心和坚守,“再苦再累也值得,只要能走得动,我会一直把电影放下去。”


责编: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