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11月19日 16:50:24   来源:枣庄档案   作者: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前文再续

书接上一回


贾三近


张居正死后,首辅由申时行担任。这时贾三近再次得到朝廷重用。万历十二年(1584),贾三近奉召拜光禄寺卿,同年九月升为都察院右俭都御史(巡抚保定)。擅政的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亲执朝政,贾三近的政治理想之火再次燃起。在巡抚保定期间,正值河北旱灾,饥民遍野。贾三近体恤灾情,上疏要求朝廷开仓放粮以赈河北旱灾,他在疏言中说:“察其情理,委实迫切,即欲冒死一言,为诸灾民请命。”拳拳爱民之心感动了万历皇帝,奏疏获准后,他便在河北广设粥棚,以食灾民,并写下《煮粥法》和《救荒檄》。


贾三近赈灾图


由于贾三近赈灾有功,同年被擢升为大理寺卿。大理寺是明代中央司法复审机关,其地位高于刑部。但这次贾三近并没有上任。在河北赈灾期间,他遍访民间疾苦,看到民间之财已被朝廷的苛捐杂税和贪官污吏搜刮殆尽,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明人绘《申时行小像》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并且,自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亲政,首辅申时行由于恐张居正之祸,不敢多问朝政;最初几年神宗还比较勤政,但时过不久便无所顾忌,开始长期怠政,不见大臣,不理朝政。当时朝中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国本之争”,由于万历皇帝不喜欢为他生下皇长子的妃子王氏,而宠爱为他生下第三个儿子的郑贵妃,因而想废长立幼,遭到了朝臣强烈反对,斗争异常激烈。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看到上述这些,贾三近心灰意冷了。恰在此时,父亲病重的家书抵京,贾三近遂上奏朝廷,请求回家养亲。在明朝,孝道尤为重要。皇帝批准了贾三近的请求,贾三近便第三次回到了老家山东峄县。此时正是万历十三年(1585)春。


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总督口孛拜据兵反叛朝廷。朝廷又想起了文武兼备的贾三近,于是便下旨封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到宁夏督军平叛。


接到圣谕的贾三近进退两难,心情十分复杂。他想到了首辅大臣一个个身后不保,想到了明神宗对待臣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恶劣作派,想到了言官一个个被治罪抄家,想到了张居正的悲惨下场,想到了同乡好友于慎行被三次罢官……他的政治理想终于破灭了,大明朝已行将就木,他贾三近没有必要为其殉葬,即便是殉葬也无济于事。


于是,最终他选择了退隐。朝廷见贾三近不出,又连下两道圣谕,但贾三近最终还是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为由请辞。朝廷无奈,只好答应了贾三近的请求。


万历二十年(1592)七月二十九日,贾三近因背疽发作而逝,享年59岁。贾三近殁后,朝廷赐金安葬其于峄县东南五里贾氏祖茔,于慎行受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之托为贾三近写了墓志铭。


其死亡原因,贾氏族谱与志书均谓患病而亡。礼部尚书于慎行为好友撰写墓志铭时亦说“以背疽数日卒矣”。表面看来贾三近发病急促,死亡突然,而且“背疽”在古代被视为凶险之症,范增、秦桧均因疽发于背不治而亡,三近之死,亦应在情理之中。但细细推究疑点很多。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


万历壬辰年,是贾三近第三次卸任归家闲居的第五个年头,闲居期间身体健康,精神舒畅,“或佐太公(其父贾梦龙)安车游名山水间,为歌诗相和 “公当此时,自顾天伦之乐,不知有人间事矣”。距死前四个月他还在贾泉小居,于石屋山泉留下题刻。


位于峄城石屋山下的贾三近手书“石屋山泉”石刻


所谓“背疽”俗谓搭手疽,中医认为毒邪是致病原因,属于阳症。西医认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侵入多个毛囊和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浓性感染,虽发病急,病程短,但预后较好,以明代医术水平和贾三近家境条件而言,  医治此病尚有希望。除非患有糖尿病可加剧病情。但无迹象表明贾三近患有慢性疾病。


贾三近的长子贾梧,刚成年即夭折,其祖父贾梦龙作了十首《哭儿歌》,而且言词悲痛欲绝(此歌已收入贾氏族谱有据可考)。作为贾三近,既是贾梦龙的最小的一位儿子,又是一位做官的儿子。贾三近死时,贾梦龙仍健在。既然能挥毫哭孙,为什么不能挥毫哭儿呢?在贾氏族谱里,找不到贾梦龙哭儿的只字片言。显而易见贾三近当时的“死”,贾梦龙心中是不悲痛的。


笔者认为,万历二十年贾三近不可能因背疽身亡,而是诈死,借此隐居起来。那么,是何原因打破了他神仙般的生活,促使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根本原因就是“朝廷用兵朔方


贾三近曾做过保定巡抚,对晋、代沿边守备颇有建树,巡边使者两次向万历帝汇报他的功绩,他因此先后两次获“白金文币奖赏,后一次由使者专程来峄县颁奖。正当贾三近在家乡“自顾天伦之乐”时,宁夏副总兵据城反叛朝廷(据《明监》载)。军兴朔方,山东两台交荐公才“廷臣争言贾公可任,万历帝“即家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去宁夏平叛,诏还奉旨”。贾三近则以“父母年迈,疏请留侍”,然而“诏旨敦促益力”,三近再固辞,诏旨不许。


在这个节骨眼上“而公遂不起矣”,“以背疽数日卒矣。这显然是贾三近处心积虑施放的一个烟幕。他省时处于进退两 难境地,如果出山赴任,违背个人意愿,而且这个官分明是战场送死的官。如果不赴任,又落个抗旨不遵的罪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事国又重于事亲。两难之 际,只好诈亡,脱身隐遁。报表也好,撰墓志铭安葬也罢,均是为应付朝廷而施放的烟幕。


关于贾三近的文学成就,最为人知晓的还是《金瓶梅》。因峄县古称兰陵,贾三近的兰陵籍和他的仕途经历及个人爱好,又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张远芬先生考证,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即为贾三近(许志强先生考证是贾梦龙)。


因为贾三近生平符合《金瓶梅》成书的诸多因素:一是贾三近为兰陵人;二是《金瓶梅》写了明朝真正的历史,而贾三近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并且为当时大名士;三是《金瓶梅》一书所使用的方言多为峄县方言。考证者认为,贾三近著《金瓶梅》的目的是借宋喻明,一抒胸中忿懑。为隐其身份和真实姓名,掩人耳目,遂以兰陵笑笑生为名。当如是,贾三近则不但为一代名臣,而且是中国长篇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


三近书院


檀山巍巍,贾泉悠悠。贾三近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峄城人民为了纪念贾三近,已将贾三近读书和吟诗的三近书院、石屋山泉列为冠世榴园景区的重要景点,并且投资开发了古承水,再现当年“承水环烟”美景。


参考于枣庄市档案馆内资料:

《贾三近:整肃吏治 关注民生》/枣庄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中共枣庄市记录检查委员会编

《贾三近卒于“疽发于背”质疑》/张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