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9年04月24日 16:21:41   来源:枣庄市档案馆

张鸿仪


张鸿仪于1912年出生在山东郯城马头镇的一个贫穷回族市民家庭里。其父张守仁在镇邮政所当邮差,全家人靠其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过着清寒贫苦的日子。


1920年,其父失业后,携带全家人逃荒来到枣庄。后来,鸿仪被免费送进了一所基督教会办的小学读书。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他聪慧爱学,成绩卓越,于1935年底考入枣庄中兴公司职业中学。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张鸿仪和其他爱国学生一起宣传抗日,反对卖国投降。这期间他与枣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


1936年8月,经李微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枣庄中兴公司职业中学的第一个党员。


张鸿仪入党后,积极从事党的活动,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并热情地向矿工和同学们推荐革命书刊,使他们不断提高革命觉悟。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队伍,张鸿仪在职业中学组织了一个篮球队和一个读书会。篮球队起名为“红队”,为隐蔽斗争,对外称“虹队”。读书会取名“兴中读书会”,号召青年学生阅读进步书籍,使当时的枣庄革命气氛非常活跃。


张洪仪同志(前右)在1937年带领中兴中学宣传队上衔宣传抗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通近山东,鲁南危在旦夕。张鸿仪在鲁南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与梁度世、李作森、方奕生等同志创办了《抗敌报》,宣传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报道我军的抗日消息。时,他们还积极进行街头宣传,组织募捐活动,支援前线的抗日部队,1938年3月初,日军通近滕县,自卫军招编处长董尧卿及其弟董开夫按特委指示收编散落人员,重新组织起队伍,仍以“自卫军”的名义活动在滕峄边一带。张鸿仪奉命率政训处的七八名同志前去协助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来,他们又返回义勇总队工作。


1938年5月,特委调集沛滕峄三县抗日武装会师鲁南滕峄边山区,合编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峄县武装编为三大队,张鸿仪任中队指导员。1938年7月,义勇总队反顽斗争结束,他被任命为三大队副教导员。同年12月,原教导员纪华调峄县敌后工作,他升任为该大队教导员。之后该部相继改编为直辖四团、二旅十九团、苏鲁支队和五师教二旅五团,张鸿仪连续担任三营教导员。


1941年9月,张鸿仪率三营营部和第十、第十一两连编入尼山支队为第一大队。张鸿仪任鲁南军区一军分区副政委兼尼山支队政委。1943年3月,张鸿仪调任独立支队政委,同年7月鲁南二地委成立,张鸿仪改做地方工作,任二地委宣传部长。1943年秋,原鲁南独立支队政委孟昭煜牺牲后,张鸿仪调任支队政委。



1944年底,鲁南独立支队撤销,他又调任鲁南铁路工委书记兼鲁南铁道大队政委。



1945年春末夏初,鲁南铁道大队奉命进山整顿结束后,张鸿仪与大队长刘金山一起率部出山,在北楼、大官庄、龙山头一带遭日伪军阻击。他率少数队员在后掩护,经激烈战斗,铁道队大部安全突围,但他右胸中弹负重伤,队员们将他抬至附近的果园,见他流血过多,口渴难忍,战友们摘了几个未熟的梨给他吃,他喘息着吃力地说:“这是群众财产,我不能吃!”大队长刘金山同志闻讯赶到他身边,他首先询问突围情况,接着很费劲地说:“看来我们不能起工作了,你要抓紧训练,继续整顿好部队,还要把生活搞得好些,让同志们及时吃上饭……”大队长与在场的同志听了都感动得失声痛哭张鸿仪被送进鲁南军区医院后,军区司令张光中立即派人搞来了一些药品,令医生尽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参考馆内资料:枣庄党史人物

作者:顾新国 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