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2年02月08日 15:07:51   来源:枣庄档案   作者:孙井泉
脱坯挑墙活见阎王
“脱千坯,挑丈墙,活见阎王”,意思是说这两种活劳动强度特別大,累不死也扒层皮。过去,鲁南一带农村盖房,多数是土墙。打土墙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夹板夯土打成,一种是用泥挑成。如盖三间堂屋,打好基础后,开始和(huo)泥挑墙。和泥时先撒上场里轧过的麦秸,用铁锨折翻拌匀,然后用脚蹚、用镢头砸,使泥瓷实。挑墙时,两人往地基上传泥,一人在地基上垛泥,最后用铁叉把墙两面的毛茬刷平整。第一截墙垛干透,再挑第二截,第二截干了再挑第三截,三截墙高3米即可盖屋。如果泥和得稀,或挑墙人把握不正,新挑的墙容易坍倒歪掉,歪倒了还得重新挑,这样等于泥又和了一遍,“墙挑三遍,骨头不换”,指重复挑得墙比骨头还硬。尽管如此,谁也不希望挑的墙坍掉,重复劳动代价太大。挑一截墙(三间或两间屋)要一次性完成,这种玩泥的活,无论用铁叉传泥或墙上垛泥,都不轻松。三米以上的屋山墙是等腰三角形,到脊顶一般高五六米,向上传泥挑墙较困难,那就改为用土坯往上垒。

土坯,即泥坯,用木制坯模脱成。坯模长宽为50厘米×40厘米,厚8厘米,一块干透的泥坯三四十斤。脱坯先和泥,和泥先备土,然后用水浸透,上麦穰拌匀,蹚透砸透,两人用大锨敛了倒入坯模,有力气大的人一瓦锨就是一块坯。脱坯人蹲在地上,用刷帚蘸水刷好坯模四周内壁(好提脱),然后用手将泥捣向四角再摊平,捧水抹平上面,双手提坯模两边绳或杆向上提起,坯即脱出。脱坯人一天脱三间屋墙的坯,莫说捣泥提模了,光让你蹲一天你也受不了。脱坯、挑墙多选春季干得快,最怕下雨特别是连阴雨,否则坯淋瘫了,墙淋坍了,那就前功尽弃,还得重来,这些劳力还得再见一次阎王。过去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大坑,那都是村民不断盖房、长期挖土脱坯挑墙形成的。

扛着耩(jiang子转圈——晕种

耩子,又称(lóu),播种农具,特行木匠制作而成。耩子的构造简单而复杂,中部是耩,为盛放种子的箱斗。后上部为双手平端的扶手:下部为耩腿,腿中空能下种,耩子有三条腿、两条腿、宽三腿、窄三腿等。耩腿最下端为耩铧,一样穿插土壤前行。耩地时,耩耧两边绑有向前伸的耩杆,以套牲畜驾辕;人拉耩子时,中间一人驾耩杆并攀襻向前拉,两侧在耩腿底部拴长绳向前拉。耩地即播种,耧斗里倒入种粮,种子顺后阀门流出,阀门可根据下种量开大或开小;斗后面正中,还有一个用麻线拴的铁球曰“蛋弦”,作用是通过左右摆动,把流出的种子入耩腿。耩地是个技术活,扶耧手最关键,他的双手端把边推边摇晃,一要掌握地的深浅,二要通过摇晃让种子均匀地落入耩腿,播于地下。耩腿后还拴有一段横木曰“抹保(音)”,以荡平耩沟以防“闪种”(鲁南方言,指种子播种完土没盖严实)。

耩子
本是播种用的,往地头送的时候需要扛过去,若杠着耩子原地转起圈来,那还能不晕?耩里若有种子也得跟着晕。这句俗语是骂那些脑子有问题、做事涂的人。

脸厚得跟地屋子墙样

地屋子,也叫地庵子,是过去农家在冬季搭建的地穴式茅草屋,这也是原始社会古人住半地穴式茅屋的遗风。建地屋子的地点,多数选在村中的空旷地上,也有的是一家在院内自建自用,有的是几家共建搭伙使用。建地屋子,先挖坐北朝南长坑,一般深1.5一2米,长宽约2.5一4米,两头坑沿中间多用碌立起为脊,上棚脊棒,两边加標棒,以秫秸,覆以麦草,朝南留门,或以秫秸编织成一大拍子作活动门以防雨雪。门口有的留二磴(四声)土台,有的做一简易木梯或放一木凳以供上下,有的屋顶留有气眼或烟囱,室内备有罩子灯照明。地屋子北风打不透,雨雪飘不进,是农家冬季御寒取暖的好地方。在那三九严寒、大雪封门的日子里,躲进地屋子暖和多了,也有的中间再放个火盆,烧些干柴碎草烤火,也有的家人靠边铺一地铺在此过夜。地屋子也是一些专业户做活的好地方。如篾匠编席打篓,炕烟户潮烟叶捋烟叶,女人纳鞋底捻线等。地屋子还是人们拉呱聊天的好地方。老年人叼着早烟袋,聊些村野趣事、经年古呱,中青年人拉些笑话段子、臊呱荤呱,以博大家一笑,也算是那时候活跃气氛的文化生活。地屋子以漫无边际的土地作墙,当然是宽厚无比,相对的也可能是村中的大坑,村外的河涯。说某些人“脸厚得跟地屋墙样”,比那句“脸比城墙拐角还厚”夸张得多,说明这个人厚颜无耻到了一定程度。

参考馆内文献:《薛城文史》之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