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2年08月09日 14:18:09   来源:枣庄档案   作者:李海流
扫清抱犊崮周围的反动势力

一一五师进驻鲁南后实施肃清抱犊崮周围反动势力,巩固和壮大根据地。第一个作战行动是打孔庄。孔庄位于大炉南面10余里,是大地主杜若堂武装控制的一个顽固封建堡垒。1939年12月初,胡大荣率部经多次强攻,最后突破围寨,将杜若堂等一小撮顽抗分子彻底歼灭。攻克孔庄后,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又伏击了白山和上下石河日伪军,扫除了枣庄日军安插在抱犊崮西部的据点。

1939年12月下旬,张仁初率六八六团主力向盘踞在滕(县)东冯卯和山亭、文王峪等地的顽军申宪武部发起攻击,攻克了顽军据点,歼灭顽军一部,申宪武率残部逃往津浦铁路以西。同时,一一五师苏鲁支队一部在董尧卿部和滕东县大队配合下,打开东江和驳山头等村,全歼申宪武部第七纵队第三团和国民党别动纵队第五梯队第四十三游击支队,清除了滕东地区反共顽固势力,解除了抱犊崮抗日根据地西北部的威胁,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至此,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已扩展到南至郯马,东至苍山,西至滕、邹(县)边,北至梁邱一带。

1940年2月、3月,经过3次激烈的争夺战,解放了白彦地区,为八路军向北面的天宝山区发展扫清了道路。接着,一一五师和地方武装在粉碎日伪军对抱犊崮山区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春季“扫荡”后,又于5月24日,乘胜向费北天宝山区进军并取得胜利。白彦和天宝山区的战斗胜利,使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向北扩大和延伸。

犊崮山区反“扫荡”战场一角

1940年6月,邹滕地区的形势日趋恶化,共产党领导的县政权和人民抗日武装处于日伪和顽军的四面包围之中。为尽快打开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八路军一一五师命令苏鲁支队立即奔赴邹滕。同年9月15日,彭嘉庆率苏鲁支队二营500余人由天宝山区桃峪启程,连夜赶赴邹县北王庄、田黄一带,向围困十八盘的申宪武部发起攻击,并取得胜利。经过一系列战斗,解放了18个村镇。之后,苏鲁支队二营又向邹滕西部的平原和津浦铁路东西两侧扩展,很快控制了一部分平原地区,成功地开拓了由费西到邹滕,直到南阳湖和昭阳湖湖边的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与湖西区的联系。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军鲁南一年来,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军事打击、政治斗争,胜利实施了当初构想的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四处发展的战略任务。在此形势下,于1940年9月上旬,中共山东分局在鲁南天宝山区的桃峪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山东面临的斗争形势,部署了下一步的任务。会议结束后,召开了由师直机关各部门、各支队主要负责人和鲁南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罗荣桓在会上作了《关于第一一五师在山东工作的总结报告》。他说,“第一一五师进入冀鲁边、苏鲁豫、鲁西、鲁南等地区后,开辟了根据地,给这些地区输送了近300名党政干部,帮助建立了一批县级政权,扩大了我军的力量,建立了鲁西、鲁南两个军区和六个军分区。在统一战线中,执行了党的政策,增进与友军的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各个击破顽固势力,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还用“插、争、挤、打、统、反”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鲁南对日伪顽斗争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经验。

严峻形势下开展英勇艰苦的斗争

1940年冬至1943年春,日伪军对鲁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分割、封锁的同时,疯狂推行以“强化乡村自卫力量、建立反攻自卫团和保甲制”等为内容的治安强化运动,致使根据地严重萎缩,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形成“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牵”、“一枪打透的根据地”的被动局面。

在这形势严峻的三年里,罗荣桓带领鲁南军民开展了英勇斗争和艰苦工作。一是粉碎日伪军频繁、残酷的“扫荡”;二是运用“翻边战术”,开展反“蚕食”斗争;三是通过建立秘密交通线、摧毁敌人封锁线和开展群众性的反封锁斗争,打破敌人的封锁;四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摩擦;五是实行精兵简政和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六是搞好军民生产,保障后勤供应;七是进行货币斗争,加强财政经济建设。通过以上斗争和工作,鲁南抗日军民最终战胜了各种严重困难。这一切有赖于罗荣桓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现,有赖于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

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萧华任政治部主任。此后,鲁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1944年春至1945年夏,鲁南军区连续开展了5次攻势,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术,率先拔除根据地腹地及邻近日伪据点,重创盘踞邹县、曲阜两县交界的巩震寰部,歼灭地方顽军李子赢部、伪和平救国军第10军荣子恒部、国民党山东保安师师长申宪武部,讨伐与日军勾结的国民党地方顽固派第十纵队司令王洪九部、顽军三十六师张里元部,解放了泗水、费县、邳县、郯城等县城。自此,敌伪军龟缩在城市和铁路、交通沿线各据点内,不敢轻举妄动。


罗荣桓在抱犊崮山区用缴获的炮对镜观察敌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鲁南军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和鲁南人民团结一致,同日伪顽及其他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无数八路军官兵和革命群众长眠于鲁南这片土地上。英勇不屈的抱犊崮山区人民、志士仁人,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用山区人民纯朴和厚重胸怀,热情支持抗战,送军粮、做军鞋、抬单架,送子女参军参战,军民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篇章。由此,一一五师在抱犊崮山区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一一五师主力正规军部队扩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军支队,仅开赴东北的警备部队人数达6万之多。

罗荣桓在鲁南抱犊崮地区的战斗经历,他在鲁南阜阳、大炉、吴寨沟、桃峪等几次干部会议作的报告中,都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人民军队“为国为民的忠诚”,体现了八路军“不屈不挠地杀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发挥英勇善战的传统”,更详实地展现了罗荣桓为鲁南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所做的努力。这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抗战精神。